可能重度抑郁
分值 | 评级 |
0~13 分 | 可能没有抑郁 |
14~19 分 | 可能轻度抑郁 |
20~28 分 | 可能中度抑郁 |
29~63 分 | 可能重度抑郁 |
筛查因子 | 我的结果 | 群体均分 | 取值范围 |
悲伤 | 1 ↓ | 1.19 | 0~3 |
无望感 | 1 ↓ | 1.51 | 0~3 |
失败感 | 1 ↓ | 1.51 | 0~3 |
无愉快感 | 1 ↓ | 1.36 | 0~3 |
内疚感 | 2 ↑ | 1.04 | 0~3 |
被惩罚感 | 2 ↑ | 1.45 | 0~3 |
自我嫌弃 | 3 ↑ | 1.51 | 0~3 |
自责感 | 3 ↑ | 1.44 | 0~3 |
自杀意向 | 1 ↑ | 0.88 | 0~3 |
易哭 | 1 ↓ | 1.41 | 0~3 |
激越 | 1 ↓ | 1.24 | 0~3 |
兴趣丧失 | 2 ↑ | 1.49 | 0~3 |
犹豫不决 | 2 ↑ | 1.52 | 0~3 |
无价值感 | 0 ↓ | 1.52 | 0~3 |
精力不足 | 1 ↓ | 1.76 | 0~3 |
睡眠障碍 | 1 ↓ | 1.50 | 0~3 |
易激怒 | 3 ↑ | 1.30 | 0~3 |
食欲改变 | 2 ↑ | 1.24 | 0~3 |
注意困难 | 0 ↓ | 1.44 | 0~3 |
易疲乏 | 1 ↓ | 1.36 | 0~3 |
性欲减退 | 1 ↑ | 0.97 | 0~3 |
认知因子总分 | 12 ↑ | 11.5 | 0~24 |
躯体化情感因子总分 | 18 ↑ | 17.14 | 0~39 |
测试总分 | 30 ↑ | 28.64 | 0~63 |
内部信度 | 0.9141(Cronbach α系数) | ||
注:↑ 表示比群体均分高,↓ 表示比群体均分低。群体均分是基于你所在性别年龄段用户群体得到,该数据会随着参与用户增加而变化(非实时更新)。以上结果用户信息为:女-24岁,如果您提交结果时没有选择真实年龄性别,以上结果可能不准确。
内部信度为Cronbach α系数,理论取值范围0~1,是专业心理量表重要参数之一,代表量表的可靠性,越接近1代表越好,一般认为ronbach α系数在0~0.6之间信度不足;0.6~0.7之间信度勉强可以接受;0.7~0.8之间信度较好;0.8~0.9之间信度很好;0.9~1之间信度非常好。实际上所收集数据的可靠性也可以参考该参数值,因为无效数据太多基于随机性最终Cronbach α系数可能不会很高,但是需要注意,ronbach α系数值大小不能完全代表所收集数据的可靠性程度大小,因为先有量表才有数据,如果以ronbach α系数值大小作为衡量,那么数据的可靠性程度是建立在量表的可靠性程度之上的。 |
专业心理健康测试量表的常模绝大多数都是基于M±SD得到,这里的M表示样本平均分,SD表示样本标准差,一般认为当得分超过样本群体均分+标准差时,即表示用户结果可能是异常的,并且高出越多,可能越严重。但是需要注意,由于以上结果中,测试用户绝大多数都是通过主动搜索而来,属于特定群体样本,因此样本均值可能会比从普通群体随机抽样样本中得到的结果高。简单来说就是,当用户察觉到自己异常时,才会想到去搜索相关测试去了解,普通人很少会主动去关注,因此,假设有100个人主动去搜索,那么这100个人中可能就有10个人存在问题。但是如果从普通群体随机抽100个人筛查,可能只有1个人存在问题,这点类似于感到身体不适才会想到去医院检查一样的道理。因此严格来说以上样本均分并不能作为量表常模使用,但是它仍然有其参考价值,因为统计数据来自大量用户(总的有效数据可达几十万以上,原来常模数据一般只有几千),样本数据日期更新,样本数据量更大,并且细分了不同年龄段,由于以上样本均分理论上会比原来常模均分偏高,所以置信度高,所以当您的结果比以上样本均分还高时,那么您存在抑郁倾向的可能性就进一步加大。由于心理统计学存在误差,内容仅供参考。
需要说明的是,大量用户测试得到的群体均分中,不排除会有一些用户出于某种原因,会胡乱提交结果,但是由于每天进行测试的用户非常多,可能对整体数据影响不是很大,并且系统会利用各种技术手段(比如通过统计大量用户答题停留时间,模拟正常答题行为,排除异常行为),会尽可能只对有效数据进行统计,无论如何,还是建议对于以上数据仅供参考。(关于数据的可靠性,也可以参考内部信度Cronbach α系数值)。